保定三和毛纺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
报告名称 |
保定三和毛纺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 |
|||||||
建设单位(用人单位)名称 |
保定三和毛纺有限公司 |
联系人 |
冯艳卿 |
|||||
地理位置 |
保定市蠡县大百尺镇大百尺村 |
|||||||
项目名称 |
保定三和毛纺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 |
|||||||
项目简介 |
保定三和毛纺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,厂址位于保定市蠡县大百尺镇大百尺村,主要从事涤纶纺纱,涤纶纺纱、缝纫线、拉链带染色,年染涤纶纱250t、缝纫线120t、拉链带80t。 该公司目前生产运行正常,各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正常。 |
|||||||
评价人员 |
项目负责人 |
倪丽耐 |
报告编制人 |
陆凯明、蔡凤玲 |
||||
现场调查人员 |
马祝礼、蔡凤玲 |
时间 |
2023.6.30 |
陪同人员 |
冯艳卿 |
|||
现场采样、检测人员 |
陆凯明、蔡凤玲 |
时间 |
2023.7.20-7.21 |
陪同人员 |
冯艳卿 |
|||
建设项目(用人单位)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|
该公司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有其他粉尘、乙酸、碳酸钠、氢氧化钠。物理因素有噪声、高温。 (1)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的化学有害因素包括:乙酸、碳酸钠、氢氧化钠、硫化氢、其他粉尘。检测结果均符合GBZ2.1-2019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:化学有害因素》规定。 (2)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的物理因素包括:噪声、高温,除毛纺车间挡车工、粗纱工、细纱工、摇纱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外,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GBZ2.2-2007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:物理因素》规定。 |
|||||||
评价结论 与建议 |
结论: 按照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》(GB/T4754-2017),该公司属于纺织业中的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,根据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》(国卫办职健发[2021]5号)的有关规定,该公司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为严重。 本次对工作场所中的乙酸、碳酸钠、氢氧化钠、硫化氢、其他粉尘、噪声、高温进行了检测,除毛纺车间挡车工、粗纱工、细纱工、摇纱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外,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:化学有害因素》(GBZ2.1-2019)、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:物理因素》(GBZ2.2-2007)的有关规定。该公司为噪声超标岗位作业人员配备了3M1110防噪声耳塞,此种耳塞NRR值为29,能降低噪声11dB,工人正确佩戴后,实际接触到的噪声值符合要求。 |
建议: (1)用人单位应严格执行与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、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,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,并动态监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及强度的变化,加强生产现场管理,加强对高噪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。 (2)根据国家标准规范,完善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制度及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,确保各项制度有效运行。 (3)根据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》(GBZ188-2014)等相关要求,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、在岗期间、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,并建立、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。 (4)依据《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:总则》等标准规范要求,为作业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,并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和考核,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,加大对防护用品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,教育职工增强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意识,严格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进行作业,最大程度降低职业危害。 (5)应当按照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》的有关规定,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,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,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。 |
||||||
现场调查、采样等照片 |
![]() |